未來萬無一失
未來什麼能保值?
簡短結論:沒有任何單一資產能保證在數十年、甚至數百年中持續保值。最佳策略是建立多元化的資產組合,讓價值來源分散於不同支柱:稀缺性、可產生現金流、社會共識、法規保障,以及現實世界的效用。黃金很可能持續扮演價值儲藏角色,但不會是唯一的勝者。隨著科技、人口結構、氣候、能源與地緣政治的變化,贏家也會改變。
核心觀念
- 價值的三角:效用、稀缺、信任。能在衝擊中存活的資產通常至少具備其中兩者。
- 政經「政體」風險會打破回測:過去 50 年由全球化、低能源成本、利率下行主導;若反轉,歷史表現可能明顯改變。
- 流動性是週期性的:危機中,流動性會自你最期待的地方消失(如收藏品、創投、部分加密資產),並集中於最高品質的抵押品(現金/短期公債、在岸黃金、頂級股票)。
- 可攜性與充公風險:在極端情境中,能否轉移資產與被國家扣押的風險格外重要。
- 持有成本會隨時間複利:倉儲、保險、房產稅、維護、淘汰與過時風險。
主要資產類別的批判性檢視
1) 貨幣性金屬(黃金、白銀、鉑族金屬)
稀缺無對手風險高流動性- 多頭論點:千年貨幣使用、全球深度流動性、稀缺、可攜、倉儲維護相對低;在嚴重貨幣/信用壓力下具對沖效果。
- 空頭論點:無孳息;長期擴張期可能不如生產性資產;倉儲/保險成本;充公與稅負風險;受實質利率影響——實質利率上升為逆風。
- 前景:黃金大概率持續作為對抗法幣貶值與地緣風險的核心對沖。白銀更具循環/工業屬性;鉑族金屬的價值高度依賴特定工業用途(如汽車觸媒),因而有較高的科技/監管風險。
- 結論:策略性配置一部分,但避免過度集中。
2) 廣泛股票(全球、品質、股息成長)
生產性可轉嫁通膨- 多頭:擁有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,具定價權可轉嫁通膨;創新驅動;歷史上長期實質報酬最佳;高流動性;許多司法轄區長期持有稅務效率佳。
- 空頭:估值風險;指數集中於少數超大型股;政體變化(高利率、去全球化)可能壓縮本益比;若在下跌期需要變現則有「序列風險」。
- 前景:長期仍是核心,重視高品質資產負債表、穩健護城河與合理估值;納入全球分散與因子(品質、價值)傾向。
- 結論:長期財富的主要引擎;與保值資產互補。
3) 不動產(住宅、農地、林地、優質工業/物流)
有形可現金流- 多頭:與通膨連動、地段稀缺、部分國家有稅務優勢;農地/林地具生物性成長。
- 空頭:高度在地化;流動性差;對槓桿與利率敏感;房產稅;氣候與保險風險上升;人口結構重要;辦公/零售面臨結構轉型。
- 前景:優質地段住宅與物流/工業資產具韌性;有可靠水權的農地具吸引力;辦公市場分化;氣候韌性溢價將逐步反映。
- 結論:謹慎選擇、降低槓桿、重視氣候風險盡職調查。
4) 能源與關鍵原物料(油/氣、鈾、銅、鋰、鎳)
通膨對沖總體敏感- 多頭:能源是所有投入的主宰;電氣化與 AI/資料中心推升用電與電網金屬需求;多國鈾能重啟。
- 空頭:高度循環;政策風險;替代/技術風險;供應鏈地緣集中;環境責任。
- 前景:未來 10–20 年對銅、電網相關金屬、鈾的結構性支撐;油氣在轉型期仍關鍵,但終值爭議造成波動。
- 結論:可透過多元化生產商、權利金/串流公司或商品指數取得曝險,以減少單一資產風險。
5) 現金、短期公債、投資等級債
流動性穩定配重- 多頭:提供選擇權、低波動、在衰退/通縮中保護、可作為抵押、並有名目收益。
- 空頭:受通膨/貶值侵蝕;若通膨黏性高,長天期債受傷。
- 前景:作為「乾粉」與組合穩定器;在通膨或不確定環境偏好短天期;若明確預期通縮/衰退再考慮拉長存續期。
- 結論:保有緊急備用與機會資金。
6) 比特幣與數位資產
程式化稀缺高可攜- 多頭:自我託管時具抗充公性;跨境可攜;機構接納度提升;具黃金特性但波動更高。
- 空頭:極端波動;監管與協議風險;依賴流動性週期;技術尾端風險。
- 前景:作為高波動的長期價值儲藏論點具可信度;更可能與黃金共存而非取代。廣泛加密資產風險更高,多數代幣在週期中歸零。
- 結論:若納入,比例宜小,強化安全託管,心理預作 70–90% 回撤準備。
7) 收藏與文化資產(藝術、古董、錶、酒、車等)
稀缺性品味驅動- 多頭:享樂價值、在一般時期低相關性;頂級作品可因品牌與溯源增值。
- 空頭:審美變遷;危機中流動性消失;手續費高;真偽/溯源風險;倉儲與保險成本;平台集中風險。
- 前景:「古董」整體表現確實落後;市場兩極化,聚焦超頂級與具文化共鳴的當代類別。AI 時代偏好可能更向數位原生文化遷移。
- 結論:只買懂且喜歡的標的;視為熱情資本,不作核心保值。
8) 人力資本、技能與選擇權
最高風險調整報酬政體韌性- 多頭:驅動職涯收入、適應力與主動性;不受市場影響持續複利。
- 空頭:產業/地理集中風險;健康風險。
- 前景:耐久領域:AI/資料、資安、能源系統、生技、氣候調適;地理流動與語言能力增加韌性。
- 結論:持續投入;與金融資產互補。
9) 專項「韌性」資產
實用性在地稀缺- 例:水權、林權、生產型小農場、備援能源、工具等。
- 多頭:在擾動中具現實效用;有時可產生現金流。
- 空頭:高度在地法律/監管風險;管理密集;流動性差。
- 結論:若與你的生活與地點契合可選擇性納入。
未來 10–30 年可能被追捧且保值的標的
- 核心保值:黃金(與部分白銀)作為貨幣對沖;少量比特幣作為可攜與貶值對沖;高品質短期公債/票據作為流動性。
- 生產性資產:全球分散股票、偏品質與獲利能力;能源、礦業、中游管線與權利金公司等現實資產生產者曝險。
- 具韌性的不動產:供給受限、經濟活躍、氣候韌性高的優質住宅;具水資源保障的農地;精選工業/物流資產。
- 關鍵材料與基礎建設:銅、鈾與電網/電氣化供應鏈,透過多元工具取得曝險。
- 人力資本與韌性:AI/資料、能源系統、資安、生技教育;健康壽命;地理選擇權(語言、居留/公民規劃)。
- 精選收藏:僅限前 10% 的頂級、文化恆久標的且溯源清晰;小比例配置並預期低流動性。
示例性的韌性資產配置
以下僅供教育參考,非投資建議。請依你的投資期限、司法轄區與風險承受度調整。
- 長期核心(60–80%):全球股票(區域與因子分散);高品質債券/公債(依通膨觀點選擇短到中天期)。
- 實體資產對沖(10–25%):黃金(實體或保管庫)、商品/股權代理(能源、銅、鈾)、可行時加入不動產/農地曝險。
- 選擇權/凸性(0–10%):比特幣(若接受智慧合約風險可少量以太幣);可行時加入長波動或尾部風險策略。
- 流動性(5–15%):現金/短期公債,用於生活需求與在資產便宜時加碼。
- 人力資本:持續投入技能、工具與健康;往往是最佳
如有興趣看英文翻譯版請按這裏.
Comments
Post a Comment
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s and your support for Gut knows best!